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诗文赏析

《行 路 难(三首选二)》赏析

发布时间:2015年6月18日 16:03      点击量:850

行  路  难(三首选二)

其  二

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!

羞逐长安社中儿①,赤鸡白狗赌梨粟。

弹剑作歌奏苦声②,曳裾王门不称情③。

淮阴市井笑韩信④,汉朝公卿忌贾生⑤。

君不见,昔时燕家重郭隗⑥,拥彗折节无嫌猜;

剧辛乐毅感恩分,输肝剖胆效英才。

昭王白骨萦蔓草,谁人更扫黄金台j

行路难,归去来!

【注释】

①“社”:是古代的基层行政单位,二十五家为一社。“社中儿”:指长安市井少年。

②“弹剑作歌”:用战国时冯驩事。冯驩是齐孟尝君门客,曾弹剑(敲着剑)慨叹生活不如意。

③“曳裾王门”:出入权贵之门。“曳裾”,提起衣服的前襟。

④韩信:汉初人,贫贱时曾受市井少年之辱,从其胯下匍匐而过,被人讥笑。韩信后来扶助刘邦,被封为“淮阴侯”。

⑤贾生:即贾谊,汉初洛阳人。二十多岁时被朝廷召为博士,不满一年又迁为太中大夫。因帮助汉文帝改革政治,遭到守旧大臣的忌恨。

⑥“昔时燕家重郭隗”六句:事见《战国策·燕策》。战固时,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士,振兴燕国。郭隗是个本领平常的人,首先应诏。他对昭王说:“古代有人君,好干里马,用五百金买了一副千里马的骨头。天下人听说同王诚心求马,不到一年,便送来三匹千里马。现在君王要招致贤才,不如从我开始,这样,比我贤能的人就会不顾遥远前来归附。”昭王听从郭隗的话,筑宫室给他居住。又筑高台,置黄金于台上,号“黄金台”,广招天下贤士。不久,“乐毅自魏往,邹衍自梁往,剧辛自赵往”。邹衍到燕国时,昭王亲自执扫帚(即 “彗”),躬身为他清扫道路。为了不使灰尘扬到贤士身上,昭王还用衣袖把扫帚小心地遮挡起来。这就是“拥彗折节”。贤士们为昭王的精诚所感动,皆披肝沥胆,争相效命,击败了强齐,振兴了燕国。君臣之间,互相信任,这即是“无嫌猜”。当时,剧辛秉持国政,乐毅被拜为上将军,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。

【赏析】

愤怒出诗人。一入长安的失意,带来了李白抒情诗创作的第一个高潮,在创作《蜀道难》前后,他写下了一系列作品,来宣泄自己的愤慨和不平。这些作品,犹如一曲交响乐,其抒情主题,便是“行路难”。如果说,《蜀道难》以自然山川的险阻来象征人生世途的艰难尚嫌曲折的话,那么,《行路难》便是诗人披开胸襟,面对现实的大声呐喊。《行路难》,据《乐府诗集》引《乐府解题》,乃“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。”南朝刘宋时代的鲍照,写过《拟行路难》十八首,其中有不少慷慨愤激的悲歌。李白《行路难》继承了乐府古题的传统,借以抒写自己一入长安的现实感慨。在早,论者多以为《行路难》是李白天宝初被朝廷放还时所作,那是不确的。只有把《行路难》与李白一入长安的经历联系起来,才能对此诗内容作出合理的解释。李白的《行路难》共三首,“其三”题目又作《古兴》,内容与前两首不类,可能是另一首诗杂入的,姑不论。“其一”“其二”是先后之作,而“其二”可能作于“其一”之前,所以我们将“其二”置前。

《行路难》(其二)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长安的时候。“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!”劈头就是惊心动魄的呼号,如疾雷破山,狂飙震壑,掀起巨大的声浪,卷起感情的怒涛。“大道如青天”,原是李白对时代和个人前途的乐观估计。他生逢“圣明代”,对朝廷抱着热切希望,觉得现实中充满光明,因而鼓舞起了巨大的用世热情。他又对个人才能充分自信,相信自己“文可以变风俗,学可以究天人”(《为宋中丞自荐表》)。斯人而逢斯世,正待鲲鹏展翅,搏击九天。于是,他便怀着“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”的理想,兴冲冲地一入长安,寻求政治出路。谁料来到长安之后,竟然处处碰壁,寸步难行,非但辅弼天子的心愿成了泡影,就连朝廷宫阙的边都没挨上,便被张珀之流远远地挡了回来。他失望,他愤怒,他又大惑不解。这些复杂的感情,都从“我独不得出”一句中宣泄出来。“独”字,还包含有眼睁睁地看着别人(甚至那些斗鸡走狗之徒)一个个飞黄腾达,唯有自己穷厄失路的感慨。这两句诗,大开大阖,骤起骤落,把主观与客观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鲜明地突现了出来。这既是李白一入长安经历的总结,又表明了他碰壁之后对现实产生的新认识,凝聚着他无比愤慨的感情。

接着,诗人痛心疾首地回顾了一入长安的遭遇。“羞逐长安社中儿,赤鸡自狗赌梨栗。弹剑作歌奏苦声,曳裾王门不称情。淮阴市井笑韩信,汉朝公卿忌贾生。”这几句虽然连用典故,但并非一般比拟,而是诗人在长安经历的真实自述:

先说自己羞于和长安街头的浮浪子弟为伍,干那些斗鸡走狗、游戏赌博的勾当。斗鸡走狗,在当时不仅是游戏赌博,而且是一条谋取禄位的捷径。唐代统治者大都喜欢观看斗鸡,唐玄宗更把这种癖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有个叫贾昌的人,因斗鸡而发迹,作了宫廷所豢养的斗鸡专业队伍——鸡坊“五百小儿”的头领,“金帛之赐,日至其家”,甚至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,也要把他带在身边。当时,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:“生儿不用识文字,斗鸡走马胜读书。贾家小儿年十三,富贵荣华代不如。……”李白看不惯朝廷中这种腐败行为,并且在诗歌中对冠盖辉赫的王卜鸡徒作过愤怒抨击,他自己当然不会希求通过这种不光彩手段来求官,所以,他说“羞逐长安社中儿,赤鸡白狗赌梨栗”。这两句诗有着批判现实的意义。然而,“羞”字也还包含着一层意思,即对已经做过的事情表示追悔。李白滞留长安的后期,由于无法排解政治失意的苦闷,一时自暴自弃,可能在长安市上浪游过一段时间。他后来作有《叙旧游赠江阳宰陆调》一诗,诗中写道:“我昔斗鸡徒,连延五陵豪。邀遮相组织,呵吓来煎熬。君开万丛人,鞍马皆辟易。告急清宪台,脱余北门厄。”说自己曾在长安与斗鸡徒们发生争执,遭到一群豪门恶少的围攻,幸被友人陆调救出,才免了这场灾难。可见李白与“长安社中儿”相逐乃实有其事。这种行为看似荒唐,却也.不足为怪。杜甫三十来岁时初到长安,也曾在成阳客舍的赌场上袒臂赤足地“冯陵大叫呼五白”,其放浪程度不亚于李白。杜甫认为,“英雄有时亦如此,邂逅岂即非良图。”英雄失路,眼下虽然潦倒,然而大丈夫以屈求伸,总有时来运转的一天。(事见《今夕行》诗)两位伟大诗人这种偶一为之的游戏行为,固然令人啼笑皆非,但对他们未尝不是一种困厄生活的实际磨炼。

接着,说干谒的失败。“弹剑作歌”,用战国时代冯驩的故事。李白一入长安,本欲步冯骓的后尘,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赏识和简拔。辞家离开安陆前夕,他在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中说:“何王公大人之门,不可以弹长剑乎?”当时他是很自信的。不料事与愿违,在长安遇到的全是权贵们的白眼和嫉妒。困居玉真公主别馆期间,李白曾在《赠卫尉张卿》诗中对着张珀发泄不满,说道:“弹剑谓{公子,无鱼良可哀。”初步体会到了弹剑求援的凄苦况味。此后,他不但在长安没有敲开王公大人之门,就连出游邠州、坊州期间,请求地方官的汲引也毫无结果。“弹剑作歌奏苦声,曳裾王门不称情。”不称情,就是不遂心。李白用这两句诗概括了自己奔走干谒的失败,语极凄凉,饱含辛酸。一入长安前后,李白诗文中三次写到“弹剑”,由满怀希望,到遭受冷遇,终于归于失败,正是他这段经历的如实记录。

写到这里,意犹未尽,又以“淮阴市井笑韩信,汉朝公卿忌贾生”两句来补足。“淮阴”句上承“羞逐”二句,以韩信自况。“汉朝”句上承“弹剑”二句,又以贾谊自况。李白以为他在长安市井受辱、权门遭忌,正与韩信、贾谊青年时代的避遇相似。从诗句中可以看出,李白在人生道路上虽然遭受了挫折,但并未失去自信,不肯向命运低头。在市井中间和公卿门前他虽然被“笑”被“忌”,显得孤立无援,处于劣势,但诗人在愤激之余,又表现出一种鹤立鸡群的傲气,终不把对手们放在眼里。

以上自述在长安的经历,感情十分愤激。“君不见”以下,是抒发感慨,感情转为悲凉。诗人低回之际,想起了战国时代求贤若渴的燕昭壬。李白所向往的,正是燕昭王那样的国君,他多么渴望君臣遇合,好为国家呈效自己的“英才”啊!一入长安,李白没有见到玄宗,所以,他对玄宗还抱有幻想,然而,却也隐约感到了当今皇帝并不象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。“昭王白骨萦蔓草,谁人更扫黄金台?”诗人临风怀古,心情十分悲凉,字里行间,流露出了对于玄宗的微词。“谁人更扫”,就是“无人再扫”,但以反问语气出之,那种追求而归于失望的感慨就深沉得多。李白初次入世,在坎坷的世途上奋力攀登了一趟之后,拖着疲惫的身子准备离开长安了,“行路难,归去来!”这结尾的一声浩叹,留下诗人多少失意的怅惘!

《行路难》(其二),诗人的感情由愤激而悲凉,一线发展下来,中间没有曲折,真实地披露了一个刚从人生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天才人物的悲切心绪。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,就是多用典故。这与诗人的心境有关。人在现实中过度失望和没有出路时,郁愤无法发泄,精神无所寄托,往往发思古之幽情。由于有真实而充沛的感情流贯其中,加上用典的句式灵活多变,这许多典故绝无堆砌板滞之嫌,读来但觉古今之情,打成一片,感愤万千,怅恨无涯。